锚定目标凝聚合力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—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第一次会议交流发言摘要
作者:来源:发表日期:2024-10-24
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聚焦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,聚力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、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,共享成果,分享经验,畅谈未来。
10月22日召开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第一次会议上,来自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各地各领域的代表,以及中央财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财政部等10多个部委的特邀代表齐聚一堂。会上,江苏、重庆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,以及上海铁路监管局、首都机场集团、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作交流发言,总结展示各自领域5年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的成果,分享发展经验。
江苏省交通运输厅:
高标准推进试点任务 高质量推进成果转化
江苏锚定“一流设施、一流技术、一流管理、一流服务”目标,高标准推进试点任务;首批11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均已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验;近两年推广应用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300余项。
构建高质量综合交通网络体系。江苏按照8车道标准完成高速公路改扩建650公里,在建改扩建里程332公里;完成沪宁高速公路东段智慧扩容,通行效率提升19%;高铁运营里程2541公里,位居全国前列;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8座、在建10座;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“水运江苏”,二级及以上航道规划里程从1008公里提升到2727公里,京杭运河苏南段“三改二”等标志性工程启动,一批具有投资小、里程短、实施快、效益好“小快灵”特点的通港达园航道建成投用。
构建高标准智慧交通体系。江苏已被纳入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首批示范区域名单,发布智慧公路、智慧航道、智慧工地等系列标准指南;全省高速公路均已建成L2级以上的智慧公路,国省干线公路智能化升级达80%;省级路网云控平台在18个省推广应用;内河干线实现航道电子航道图全覆盖;运满满、中储智运成为全国知名的“独角兽”网络货运平台企业。
构建高效能现代交通治理体系。江苏率先完成国务院高效办成开办运输企业“一件事”创新示范任务;推行“邀约式”安全生产检查,推进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全链条安全监管,今年1月至9月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.5%、19.5%。
构建高效率现代交通物流体系。全省开行128条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,中欧班列开行24条线路,海铁联运班列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。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3.2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.2个百分点。连云港—徐州—淮安、苏州—无锡—南通(与上海跨省联合)分别入选2023年、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。
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:
高标准引领 建设高品质运输服务网络
近年来,重庆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牵引,大力发展多式联运,优化调整运输结构,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。2023年,重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.7%,低于全国0.7个百分点。为建设高标准多式联运体系和高品质运输服务网络,重庆交通坚持高标准引领,构建实战实效的试点改革体系。
完善一体协同的运输服务体系。运输结构优化调整,加大“公转铁”“铁水联运”支持力度,1月至9月,铁路、水路货运量占比达到15.7%。辐射带动能力增强,1月至9月,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3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运输货物18.33万标箱;运输网络拓展至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38个港口;中欧班列(成渝)开行4520列,开行量居全国前列;全市航空货邮吞吐量34.4万吨、同比增长22.5%。
推动运输规则标准协同。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“一箱制”及“数字提单”应用良好,1月至8月,签发多式联运纸质提单7412票、同比增长83%,数字提单同比增长833%;建立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一体化监管新模式,单箱减少物流时间3天;全国首创“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多式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”举措。
“数字交通”建设提速推进。开发“数智货运”“数字港航”等货运应用平台,推动实现车货匹配等物流信息互联共享。
标志性成果亮点突出。重庆为全国首批6个开展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及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的省市之一,建成3批3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;“集装箱循环共用‘一箱制’”入选全国首批多式联运“一箱制”交通强国专项试点;《创新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打造中欧班列“钢铁驼队”》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首批典型案例,通过“数据跑路”等手段,降低多环节操作管理成本,综合效率提升超10%。
浙江省交通运输厅:
以数字化转型牵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
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,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之举。浙江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示范区域,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:
一是构建“全方位”统筹体系。在总体布局上,浙江交通以沪昆走廊为核心,西联南京、东接宁波,实现全省协同运行,涉及公路2943公里,覆盖全省98%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、35%的繁忙普通国道;航道1259公里,95%为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,示范通道沿线城市GDP占全省约80%。
二是夯实“一体化”数字底座。做强一个“数字交通大脑”——全面整合133个专项系统,打造统一驾驶舱;首创结合养护检测,开展基础设施数据化采集处理、全量归集。打造一个“数据运营联盟”——联动14家路公司、8家船闸公司、90余家相关企业,组建3个数据联盟,创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。建设一张“智能感知网络”——整合资源、高地协同,构建“全网多源融合感知体系”,提升异常事件主动发现率。
三是打造“广覆盖”应用场景。聚焦服务提效,集成杭绍甬等智慧高速公路经验,一体建设智慧站点、干线主动管控等场景,向“全网联控”提升,力争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升20%;升级“浙闸通”应用,向“闸、港、区、船联动”拓展,船舶平均待闸时间下降25%。聚焦安全提效,拓展“浙运安”“浙港通”等应用,构建重点领域全程管控机制,力争高速公路重载货车超速量下降50%、航道事故险情下降20%。聚焦应急提效,推广“浙路救援”应用,强化“一路多方”机制,报警后平均12分钟到场、20分钟完成施救,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%。
四是放大“交通+”综合效益。结合杭州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国家试点,推动杭千高速公路109公里路段等,实现开放式自动驾驶;在杭州都市圈环线,探索建设11公里路段测试场,加快构建智慧交通产业链。
安徽省交通运输厅:
重塑航道格局 加快建设内河水运强省
2023年,安徽省完成水路货运量15.4亿吨,同比增长9.8%,高等级航道里程、内河港口码头泊位数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,水运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加快水运体系联通,重塑内河航运格局。经过6年紧张建设,江淮运河于2023年9月全线试运行,新辟安徽省南北水运大通道,实现长江、淮河两大水系在安徽联通的世纪梦想,安徽正式形成“双通道达海、两运河入江、河江海联运”水运发展新格局。自去年9月试运行以来,全线共通行各类船舶超6万艘次,总吨位突破1.34亿吨。此外,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和沿江5市政府建立“2+5”皖江合作机制,合力打造长江安徽段航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;与苏浙豫鄂赣等省签署交通合作协议,协力推动省际航道互联互通;整治完成淮河干流、芜太运河、水阳江、新汴河等省际航道安徽段,全面融入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。截至2023年年底,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811公里,其中,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2202公里,县级区域通达率达67%。
深化区域协同合作,提升港口发展能级。港口枢纽建设方面,大力推进芜湖马鞍山、安庆江海联运枢纽,蚌埠、淮南淮河航运枢纽,合肥江淮航运中心建设,着力构建“两枢纽一中心”港口枢纽格局,协同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。港口资源整合方面,推动安徽省属港航集团与沿江沿海主要港口集团加强合作,打造全省“一核两翼”集装箱运输体系,2023年全省集装箱吞吐量247万标箱,其中,93%由龙头企业完成,港航资源整合成效明显。提升港口发展能级方面,深挖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潜能,做强沿江港口,沿江亿吨港口达4个,2023年全省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.72亿吨,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,有效支撑安徽新能源汽车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。
福建省交通运输厅:
系统化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
福建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地形地貌复杂,桥隧比高,高速公路隧道里程约占全国十分之一,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,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、安全防护任务重。近年来,福建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,系统化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。
突出法治引领。福建省人大出台《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条例》,突破性地将高难度、高风险项目提高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等立法化,并配套出版全国首部省级交通质安条例释义,建立“月预警、季分析”质量安全管控机制等32项制度。
突出标准先行。以全生命周期安全发展理念为引领,推出工程标准化、均质化管控思路,近3年迭代升级《高速公路贯彻新发展理念设计指南》《施工标准化指南丛书》等42部标准规范,构建福建省工程建管养第三代标准化体系。
突出试点示范。把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作为福建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,3年来在体制机制、制度标准、技术创新、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多项试点成果,不断提高工程实体质量。
夯实在役设施安全基石。实施精细化监管,编制全省安全检查标准化清单37类2368项,实现所有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图鉴化,实行“企业对照自查,行业参照监管”,隐患排查总量同比增长33%。率先出台公路边坡养护规范地方标准,全省4.9万处公路边坡、3.4万座桥梁、1998座隧道全面建档。实施智慧化巡检,率先在沈海高速公路运用无人机组网遥感智能巡检技术,关键指标均提升50%以上。在京台高速公路开展长隧道群智慧运行及应急处置试点,形成全程智慧管控。
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:
坚持优化服务强化监管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
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华东六省一市铁路行业监管工作,监管企业250余家,是我国监管范围最广、任务最重的地区铁路监管机构。上海铁路监管局坚持优化服务,以高效供给推动高质量发展,通过强化监管,提升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。
加强服务质量监管。每季度在政府官网通报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情况,修订出台投诉举报处理办法,开展公益性慢火车、道口和路外安全等专题调研,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。
抓好保通保畅。发挥保通保畅协调监督机制作用,盯控重点物资、重要时段、重点通道等运输畅通。每月统计并定期分析中欧班列开行情况,提升了国际物流安全水平,5年来,班列总发送1.35万列,发送134万标箱。
规范运输市场秩序。鼓励建筑、制造、社会物流等企业进入专用线运维市场,加强对专用线企业安全、技术指导。持续开展铁路运输企业许可检查,铁路运输市场环境全面优化。
下一步,上海铁路监管局将按照本次会议要求,强化目标引领,立足职责职能,着力提升辖区铁路依法监管能力水平,奋力谱写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铁路新篇章。
首都机场集团:
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
首都机场集团运营管理全国55个机场,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大局,着力打造一流安全、一流设施、一流技术、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。
持续深入推进绿色智慧发展。持续推进“零碳机场”建设,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获得了绿色建筑3星级和节能3A级双认证,并建成全球首套除冰废液处理及再生系统;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国内首家碳排放认证二级机场。未来,首都机场集团将深化落实智慧民航“出行一张脸、物流一张单、通关一次检、运行一张网、监管一平台”,推动构建机场全域协同运行,作业与服务智能化,建造与运维智慧化。
推进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。构筑“地上一张网”,建设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。构筑“天上一张网”,强化北京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。增强北京国际航空枢纽的洲际连接能力和全球辐射能力。9月,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通达218个航点,其中,国际及地区航点90个;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达176个航点,其中,国际及地区航点37个。
开展优质高效航空运输服务。大力推进“干支通、全网联”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设,打造“一次支付、一次值机、一次安检、行李直挂和无忧中转”国内通程航班,提升网络衔接能力和中转便利化服务水平。开展千万级机场靠桥率专项整治行动,北京两场航班靠桥率提升幅度均超过5个百分点。扎实推进适老化、无障碍出行服务提质升级,为特殊需求旅客提供出行更大便利。
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:
快递成为中国亮丽名片
近年来,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邮政篇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一是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快递网络。拥有规模以上处理中心1300余个、各类营业网点46.8万处、国内快递专用货机188架、汽车37.8万辆,运营智能快件(信包)箱超36万组。邮政普遍服务实现“乡乡设所、村村通邮”,快递基本实现“乡乡有网点、村村有服务”。邮政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二是快递成为亮丽的“中国名片”。我国去年快递业务量超1300亿件、业务收入超1.2万亿元,业务量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。2024年上半年,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801.6亿件和6530亿元,按可比口径计算,同比分别增长23.1%和15.1%。
三是城乡区域邮政业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。东中西部地区邮政业发展差距缩小,新疆网购“不包邮、不发货”情况得到明显改善。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持续完善,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推进,建制村直接通邮成果有力巩固。
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加快跃升。智能技术加快推广,无人车、无人机等设施装备迅速应用,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。行业服务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,涌现众多新模式新技术新标准。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取得实效,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建设。
五是行业安全绿色发展深入推进。邮件快件包装标准化、循环化、减量化、无害化水平稳步提升,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超过95%。平安寄递专项行动有力开展。行业的政治安全、生产安全、寄递安全、信息安全水平稳步提升。